西北新能源
首页 > 招标公告 > 新能源造车势力频遇阻,谁该为消费者的愤怒埋单?

新能源造车势力频遇阻,谁该为消费者的愤怒埋单?

2019-07-18| 发布者: 小编|来源:

摘要: 新能源造车步履维艰。...

新能源造车步履维艰。

7月13日,北京、广州等地出现多起小鹏汽车用户集体维权事件。许多现场照片显示,包括小鹏汽车总部办公楼在内,被车主们集体围堵。原因是多名车主表示,小鹏汽车刚推出的2020款汽车定价比2019款更低、续航里程更长,这让刚提车和将要提车的车主们非常不满。

虽然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7月12日发布微博,对新车售价问题做出解释称,“这可能是误会”,并承诺给予消费者一定的专属补贴权益,但依然难以平息老车主心中的不满情绪。

小鹏汽车遭遇集体维权只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黑天鹅”事件的冰山一角。近几年,随着中国造成新势力逐渐崛起,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新能源造车问题丛生

2017年,国内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冒出。随着资金不断涌入,新势力造车的竞争也逐渐走向白热化,互联网造车、传统汽车企业、投资及金融领域都想分一杯羹。

可是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及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数据调研机构PitchBook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4日,中国电动车领域所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同比下降近9成,跌至7.83亿美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风险投资高达60亿美元,可以看出风险投资机构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项目变得谨慎起来。这对于以烧钱驱动增长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本次小鹏汽车因为新款车型降价,遭遇大规模维权,让小鹏汽车方面始料未及。

不过,就新款汽车降价维权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3月,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大幅降价,降幅为1.13万-34.11万元,特定车型的最高降幅甚至达到了34万元。如此大幅度的降价,无疑会伤害一些刚购买特斯拉的车主,不少车主选择拉横幅来控诉特斯拉的降价行为。

针对特斯拉、小鹏汽车接连降价的行为,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造车涉及的零部件过多,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年的行业积累。它并不像造像制造家电、手机那样,相对简单。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老大也同样经历了很多困难,也经历过消费者维权,更别说后来者小鹏汽车,新能源造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来看,新能源造成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靠融资烧钱来推动。造车新势力基于造势和融资的需要,都非常烧钱。有部分造车企业由于缺少行业经验,在费用管控方面并不规范,在技术研发、人力资源、营销推广等方面走了许多弯路,资金浪费严重。

新能源造车步履维艰。

7月13日,北京、广州等地出现多起小鹏汽车用户集体维权事件。许多现场照片显示,包括小鹏汽车总部办公楼在内,被车主们集体围堵。原因是多名车主表示,小鹏汽车刚推出的2020款汽车定价比2019款更低、续航里程更长,这让刚提车和将要提车的车主们非常不满。

虽然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7月12日发布微博,对新车售价问题做出解释称,“这可能是误会”,并承诺给予消费者一定的专属补贴权益,但依然难以平息老车主心中的不满情绪。

小鹏汽车遭遇集体维权只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黑天鹅”事件的冰山一角。近几年,随着中国造成新势力逐渐崛起,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新能源造车问题丛生

2017年,国内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冒出。随着资金不断涌入,新势力造车的竞争也逐渐走向白热化,互联网造车、传统汽车企业、投资及金融领域都想分一杯羹。

可是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及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数据调研机构PitchBook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4日,中国电动车领域所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同比下降近9成,跌至7.83亿美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风险投资高达60亿美元,可以看出风险投资机构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资项目变得谨慎起来。这对于以烧钱驱动增长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本次小鹏汽车因为新款车型降价,遭遇大规模维权,让小鹏汽车方面始料未及。

不过,就新款汽车降价维权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3月,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大幅降价,降幅为1.13万-34.11万元,特定车型的最高降幅甚至达到了34万元。如此大幅度的降价,无疑会伤害一些刚购买特斯拉的车主,不少车主选择拉横幅来控诉特斯拉的降价行为。

针对特斯拉、小鹏汽车接连降价的行为,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造车涉及的零部件过多,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年的行业积累。它并不像造像制造家电、手机那样,相对简单。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老大也同样经历了很多困难,也经历过消费者维权,更别说后来者小鹏汽车,新能源造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来看,新能源造成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靠融资烧钱来推动。造车新势力基于造势和融资的需要,都非常烧钱。有部分造车企业由于缺少行业经验,在费用管控方面并不规范,在技术研发、人力资源、营销推广等方面走了许多弯路,资金浪费严重。


最新评论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

评论
  • 常见问题
  • 购物流程
  • 联系客服
  • 忘记密码
  • 配送服务
  • 配送查询
  • 签收与验货
  • 配送收费标准
  • 售后政策
  • 退款说明
  • 退换货政策
  • 自检教程
  • 服务协议
  • 入驻加盟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企业文化
  • 信誉保证
  • 联系我们
  • 西北新能源  xbxnysc.com  copyright © 2019 西北新能源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2019 备案号:蒙ICP备2024019175号-1